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2日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除了气候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之外,病虫害的防治也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青海省种植业有害生物防控,一直是各地根据常年,或者是上年有害生物发生的情况,甚至是根据当年的调查、监测情况,进行预防和防治的。为进一步提升种植业中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效率,依靠现在技术装备和现代物质投入,建立起高效的农业区监测预警体系,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为绿色高效安全的农业发展模式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病虫害的防治是农业生产中很普遍的一个问题,为了能够防治病虫害一般的生产者都会投入大量的农药,现在的智慧农业会对病虫害怎么处理呢。
对生产者来说,过量的农药还会带来生产成本的上升。据某些地区统计,农药投入已占生产总成本的7-20%。而按照成都市农业推广站调查结果,如果农药用量减少一半,每亩地成本可降低约20元(以玉米为例,农药成本占生产总成本比例7%计算),净收益约增加三分之一。准确地预测病虫害非常重要。在关键节点上进行防治,可增加防效,减少人力、机械、农药投入,但影响病虫害发生的因素非常多,如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作物类型、作物品种、作物生育期、病虫基数、降雨、历史发生情况等信息。也正因如此,较准确地预测病虫害危害时间、危害程度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尤其是在数据匮乏的时代,这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随着大量新技术的加持,实现病虫大规模监测和预警逐渐成为可能。
目前,针对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已经有很多机构在不同的技术方向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例如江苏中域齐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无人机进行农田病害实时监测;或是将各类作物的植物生理特性与各类病虫害发生条件综合分析,并结合历史气象资料、病虫危害时期、危害程度等进行预测。也有研究人员根据作物生育期和对为害严重年份的后期分析进行病虫害预测,在较大的区域内(省级,市级范围内)预测准确度可以达到70%以上。其他一些智能/精准农业公司使用高光谱遥感图像、田间传感器,根据历史发病信息及天气情况为用户检测、预测作物健康状况。
智慧农业对病虫害的治理方式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农作物各种害虫产卵的场所,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让农作物在良好、自然的环境下健康成长。